(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医药行业研究:肿瘤创新药大梳理(一)晚期胃癌:免疫联合化疗进军1L,新靶点突破在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逻辑:胃癌患者数量庞大,现有靶向药可覆盖患者有限。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胃癌是世界第五常见的癌症,并且亚洲地区的胃癌负担偏重,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信发病例约占全球所有新增确诊病例的约60%。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胃癌每年的新发病例接近50万,并且近年来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此外,由于早期胃癌的症状与多种相对良性的胃病接近,再加上我国胃肠镜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导致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转移阶段。此外,由于胃癌的高异质性,其创新药研发难度较大,国内外指南长期以包含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做为1L的首选方案,据统计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1年左右,近年来更新的HER2靶向疗法仅可覆盖大约10-20%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HER2阴性患者对创新药有着迫切的需求。
免疫疗法、VEGF/VEGFR等泛癌种疗法接连在胃癌1L和后线治疗中取得突破。2021年BMS旗下的纳武利尤单抗在治疗胃癌的关键III期临床CheckMate-649被证实可改善初治患者的mPFS(7.7vs6.9,HR0.77)和mOS(13.8vs11.6,HR0.80),这是是全球首个在一线胃癌适应症上证实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的III期研究。截至目前,已有六款PD-1/PD-L1抑制剂在国内获批或递交上市申请,CSCO诊疗指南中免疫联合化疗已被列为胃癌1L治疗的首选方案,从临床数据非头对头比较来看,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展现出同类最佳的潜力,且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状态如何均可获益,市场潜力巨大。2L治疗方面,礼来旗下的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于2022年3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为2L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此外,和黄医药开发的同作用机制的小分子药物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2L胃癌的新适应症补充申请已于2023年4月获NMPA受理。
Claudin18.2靶向药有望改写胃癌诊疗指南。Claudin18.2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在大约55%的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存在表达,38%的患者存在高表达,安斯泰来研发的Zolbetuximab联合化疗于2024年3月在日本获批,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CLDN18.2靶向疗法,该药此前在中国递交的上市申请正在审评中,III期研究显示其1L治疗HER2阴性、CLDN18.2高表达胃癌患者的mPFS可达8个月,优于现在的标准护理方案。国内多家企业也积极布局CLDN18.2靶向疗法,涉及多种不同的药物类型,其中创胜集团的CLDN18.2单抗正处于III期临床,与Zolbetuximab非头对头对比,Osemitamab联合化疗在入组患者CLDN18.2表达量更低的情况下取得的疗效数据依然占优(mPFS达到14个月),后续研发进展值得期待。此外,针对后线胃癌患者,康诺亚研发的CLDN18.2ADC、科济药业研发的同类首创CLDN18.2CAR-T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且早期数据均展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FGFR2b靶向疗法在胃癌领域取得重要进展。FGFR2b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大约30%的HER2阴性胃癌患者中存在过表达,Bemarituzumab是由安进研发的FGFR2b单抗,再鼎医药拥有其中国权益,II期临床研究显示Bemarituzumab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初治晚期FGFR2b高表达G/GEJ患者的mPFS(14.0vs7.3,HR0.43)和mOS(24.7VS11.1,HR0.52),目前该药正在开展联合化疗或同时联合化疗及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进度全球领先。
投资建议与估值
重点关注具备差异化研发能力并拥有相应管线布局的企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再鼎医药。
风险提示
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风险,在研产品注册审批结果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上市后销售不达预期。